ZWO SeeStar S50智能望远镜评测及2025年与Vespera、eQuinox等产品大比拼

  • 50mm 三片式 APO 光学镜头 + 2MP 传感器:SeeStar S50 配备了一枚 50 mm f/5 消色差三片式镜头(含 ED 玻璃),搭载索尼 IMX462 彩色传感器(1920×1080,约 2.1MP,2.9 µm 像素)zwoastro.com agenaastro.com。它可拍摄 JPEG 或 FITS 格式的 1080p 分辨率图像,并进行实时堆叠以增强细节zwoastro.com zwoastro.com。内置三种电动滤镜(UV/IR 截止、双波段星云滤镜和自动暗场快门),用于减少光污染和校准zwoastro.com agenaastro.com
  • 一体化且易于使用: 重量约为2.5公斤(5.5磅),包括其紧凑的碳纤维三脚架 agenaastro.com agenaastro.com,S50将望远镜、相机、跟踪地平式云台、自动对焦、除雾加热器和控制器集成于一体 zwoastro.com astrobackyard.com。通过直观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校准和GoTo功能实现全自动化,应用内含有4000+天体星图和“今夜最佳”观测建议 agenaastro.com space.com。初学者几分钟即可上手——无需极轴校准或手动对焦 astrobackyard.com techradar.com
  • 天文摄影的实惠入门选择:定价约为499美元(首发价)astrobackyard.comagenaastro.com,SeeStar S50“远超其价格水平”space.com。它的价格只是Unistellar或Vaonis高端智能望远镜的一小部分space.com,但却能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月球、太阳(配有太阳滤镜)、明亮星云和星系的观测效果。专家指出,对于一款2MP的设备来说,其成像效果令人惊喜,尽管分辨率自然低于价格更高的竞品space.comspace.com
  • 性能与评测——优点与局限:评测者称赞S50的坚固设计、简单的设置过程,以及为休闲观星带来的乐趣space.com astrobackyard.com。直观的应用程序和实时堆栈功能让你可以“像魔法一样”在屏幕上看到深空天体逐渐显现techradar.com,非常适合科普活动或家庭观赏。然而,与高端望远镜拍摄的6–8 MP照片相比,其1080p图像可能会显得有噪点或偏软cloudynights.com space.com。小口径和短焦距意味着它适合观测微小目标或进行严肃的行星成像——你可以看到土星的光环或木星的卫星,但只能作为小特征agenaastro.com。对于大型、暗弱的星云或精细的银河细节,S50在原始清晰度上无法与更大的80–114 mm望远镜相比astrobackyard.com cloudynights.com。但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考虑到便利性,这种权衡是可以接受的。
  • 软件生态系统与更新:ZWO 通过免费的固件/应用更新不断扩展 S50 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的一次更新增加了“Framing” 拼接模式,可自动拼接 2×2 面板——让用户能够拍摄像仙女座星系或玫瑰星云这样无法容纳在 S50 约 0.6° 视场内的更大天体agenaastro.com cloudynights.com。还引入了AI 降噪滤镜和更好的图像调节工具,以提升堆栈图像质量agenaastro.com youtube.com。应用的新计划模式允许用户为多小时的成像会话排队多个目标——S50 会在夜间自动从一个天体跳转到下一个techradar.com。发烧友社区甚至通过 DIY 楔块实现了一种赤道模式,用于更长时间的单次曝光,因为最新固件为高级用户提供了极轴对准误差读数youtube.com youtube.com。总体而言,该软件(iOS/Android)被认为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拥有多用户“访客模式”(最多 8 台设备可同时查看/控制)以及便捷的图像社交分享功能agenaastro.com agenaastro.com。有一个批评意见是应用的“推荐目标”列表,有些用户觉得有限或不够贴合需求,但你始终可以从庞大的目录中手动选择space.com agenaastro.com
  • 供货情况与保修:截至2025年,SeeStar S50可通过ZWO官网及全球经销商广泛购买,通常标配硬质携带箱、三脚架和太阳滤镜。其美国零售价约为549美元(促销时常见499美元)astrobackyard.com space.com,使其成为600美元以下最具性价比的智能天文望远镜之一space.com。该产品于2023年4月发布agenaastro.com,自此吸引了不断壮大的用户社区(如专门的Facebook和Reddit群组用于分享技巧和图片)。ZWO为Seestar提供2年保修(电池为1年)agenaastro.com,并频繁推送固件更新,体现了其在天文摄影市场的背景(他们以ASI相机和ASIAIR控制器闻名)。

ZWO SeeStar S50的规格与功能

光学与支架:SeeStar S50 采用 50 毫米口径、f/5 折射镜,配备三片式 APO 镜头(其中一片为 ED 玻璃),可获得锐利且校正良好的图像zwoastro.com。其焦距为 250 毫米,视场较宽,能够将整个月亮或太阳完整地拍摄在一帧内agenaastro.comagenaastro.com。望远镜安装在内置的电动地平式支架上,具备自动 GoTo 和天体跟踪功能。转动速度范围为 20× 至 1440× 恒星时,可实现快速指向zwoastro.com。无需外部校准工具——S50 通过其相机进行板求解以自我定位,然后跟踪目标以在长时间曝光时保持其居中agenaastro.comagenaastro.com。该支架初始并非赤道式,因此单次曝光时间有限(通常每次 10–15 秒,以避免星点拖尾),但 S50 会持续叠加多张短曝光照片,以模拟更长的总曝光时间zwoastro.comtechradar.com。对于大多数深空天体,叠加过程为实时进行(“实时叠加”功能),因此你可以看到图像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改善agenaastro.com

相机与传感器:S50的核心是一颗Sony IMX462彩色CMOS传感器(1/2.8″规格),分辨率为1920 × 1080zwoastro.comagenaastro.com。这款传感器以高灵敏度著称(最初在行星天文摄影相机中广受欢迎),并配备了索尼的STARVIS技术以提升低光表现agenaastro.com。其2.9 µm像素尺寸和约11 mm对角线属于中等水平,这意味着S50的原始图像分辨率低于8 MP或6 MP的竞品。实际使用中,S50拍摄的是纵向图像(1080像素宽 × 1920像素高),有些用户觉得比起横向构图不太方便space.com。不过,可以旋转相机或使用拼接模式来获得更宽广的视野。该传感器可输出JPEG(便于快速分享)和FITS文件(无压缩科学格式)zwoastro.comagenaastro.com。进阶用户对社区从原始FITS数据中处理出的成果“感到震撼”,远超App自动处理的效果zwoastro.com——首批深空天体用户图像虽然达不到印刷品质,但对于一台5厘米口径的望远镜来说,已经非常清晰且令人兴奋。

滤镜与成像模式:在同价位产品中较为罕见,SeeStar S50内置了三位电动滤镜轮zwoastro.com

  • 一片双波段星云滤镜(30 nm O III + 20 nm Hα通带),用于在光污染环境下增强发射星云的对比度zwoastro.com
  • 一个UV/IR 截止滤镜,用于通用宽带成像(行星、星系、星团)agenaastro.comagenaastro.com
  • 以及一个“暗”滤镜(快门),用于校准时自动拍摄暗场帧zwoastro.com

这些滤镜是内置优势——例如,Vaonis 的 Vespera 需要为星云单独购买附加滤镜,而 S50 则自带。应用程序允许你根据目标开启或关闭光污染滤镜astrobackyard.com。S50 还具有专用拍摄模式:星空模式用于深空天体(使用堆叠),月球太阳模式会自动调整月球或太阳的跟踪速度和设置(随附可拆卸太阳滤镜以安全观测太阳)zwoastro.comagenaastro.com,以及一个风景模式,用于白天地面成像,焦点在无穷远(实际上将 S50 变为 250 mm 长焦镜头,相当于全画幅相机上的约 1750 mm)zwoastro.com。这种多功能性意味着你可以在白天用 S50 拍摄远距离的野生动物或风景——有用户甚至用 S50 记录了远处树上的啄木鸟,并将实时画面投射到电视上让家人观看cloudynights.com

自动对焦与防雾控制:对焦由内置电动调焦器完成;设备在设置时会自动对焦到星星,并可在目标切换或温度变化时调整对焦。此外,集成的防雾加热器(“除雾”)可通过应用程序切换,以防止镜头在潮湿夜晚起雾zwoastro.comagenaastro.com。评论者指出,这些功能(通常在普通望远镜上需要额外配件)让S50在野外非常自给自足space.com

连接与供电:SeeStar S50通过双频Wi-Fi(可创建自己的Wi-Fi热点,2.4 GHz或5 GHz)或蓝牙与您的移动设备连接zwoastro.com。实际操作中,初始连接使用蓝牙进行快速配对,然后切换到Wi-Fi以实现更高带宽的图像传输zwoastro.com。观测现场无需蜂窝或互联网连接——对于真正偏远的暗夜观星之旅来说,这是一个贴心设计agenaastro.com。S50内置6,000 mAh可充电电池,续航约6小时zwoastro.com。实际使用中,电池续航会因温度及防雾加热器是否开启而变化(加热器会明显缩短使用时间)zwoastro.com。一些测试者认为6小时对于连续多晚的科普活动来说略短space.com,但对于普通夜间观测已足够。您可以通过将USB-C移动电源插入S50的接口来延长使用时间(运行时可接受外部5V输入)。64 GB内置存储可存储数千张图片;您可以通过应用下载结果,或在观测后提取FITS文件zwoastro.com。没有SD卡槽,但64 GB目前已被证明足够(也可以定期导出数据)。

SeeStar 应用程序: 这款免费的应用程序(Android/iOS)是 S50 体验的核心。它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星空图集,包含 4,000 多个天体和集成的天文馆数据(如月相、天气信息、主要目标的可见性)agenaastro.com agenaastro.com。用户只需选择一个天体,S50 就会自动转向该目标、对焦并开始自动跟踪和成像agenaastro.com。在实时堆栈过程中,你可以观看图像逐步改善,甚至可以实时应用 AI 降噪滤镜,以获得更清晰的画面agenaastro.com。应用内有基础滑块可调节图像拉伸、色彩平衡等,还有高级模式可保存RAW 数据以便后期处理(对于想要重新堆栈或在天文摄影软件中编辑的用户来说是巨大优势)astrobackyard.com agenaastro.com。该应用支持多用户观看(朋友们可以通过访客登录在自己的手机/平板上加入你的观测会话)agenaastro.com,甚至还允许将画面投屏到电视,有些家庭已用此功能举办了集体观星活动cloudynights.com。虽然大多数评价积极,但应用也有一些早期小问题:策划的“推荐”目标列表有时不太准确space.com,部分高级设置较为隐蔽。不过 ZWO 一直在根据社区反馈积极优化界面。至关重要的是,应用还负责固件更新——约 800 MB 的安装包会下载到你的手机并自动为 S50 升级,带来新功能(如 2024 年底推出的马赛克/构图模式)cloudynights.com youtube.com总体而言,该应用被描述为“快速且直观”space.com,降低了入门门槛,即使是技术新手也能在第一晚拍摄到星云。

优点回顾: 对于初学者或休闲天文摄影爱好者来说,SeeStar S50 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套装。正如一位专家评论者所说,“它在现有条件下表现得非常出色”astrobackyard.com。无需调整对准,无需搬运沉重设备,也无需后期处理就能获得不错的图像。其小巧的体积和约2.5公斤的重量,使其成为适合旅行的“即拿即走”天文台——可以轻松带去徒步或度假agenaastro.com。自动对焦、自动堆栈、内置滤镜和标配太阳滤镜等功能,在这个价位上前所未有。S50 在多功能性方面也表现出色:你可以上一分钟在光污染严重的后院观测猎户座星云,下一早上又用同一台设备拍摄太阳黑子或远处的野生动物zwoastro.comagenaastro.com。这种灵活性,加上易用的应用程序,让许多原本会被传统望远镜吓退的人也能轻松接触天文。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有经验的爱好者即使拥有高端设备,也会购买 S50 用于快速观测或科普活动——因为有时候你只想按下按钮,享受美景

局限性: 当然,S50 由于其光圈和传感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0 毫米镜头收集的光线相对较少;在强烈光污染或观测非常暗淡天体时,S50 的小像素即使叠加后也会变得噪点明显。城市用户依然可以拍摄到明亮的星系和星云(部分得益于那块双波段滤镜),但微弱细节可能会丢失,除非你花更多时间或前往更黑暗的天空下zwoastro.com。200 万像素的分辨率意味着你无法制作大幅打印——图像更适合在屏幕上观看。一些用户注意到不同设备之间在光学对准和对焦上存在差异(早期批次的质量控制并不完美,导致少数人遇到“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并考虑更昂贵的替代品)cloudynights.com cloudynights.com。机身大多为塑料材质,这让它很轻,但没有金属机身那种“高端”手感;不过,普遍反映其做工坚固,性价比高space.com。另一个固有限制是行星摄影:只有 250 毫米焦距和 200 万像素传感器,行星看起来非常小。S50 其实是为深空(EAA)和广角观测设计的;如果你的梦想是拍摄木星或火星的细节照片,则需要不同的设备agenaastro.com astrobackyard.com。但正如Space.com在其评测结论中总结的:“这款智能望远镜设计合理,结构坚固且易于使用……让拍摄夜空变得简单,尽管分辨率相对较低。” space.com 这是许多人乐于接受的权衡。

SeeStar S50 与竞品对比(2025)

智能望远镜的兴起带来了多个品牌进入市场,每家都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定价。下文将把 SeeStar S50 与当前及即将上市的竞品进行对比,从实惠的Dwarf系列到高端的VaonisUnistellar产品。我们将对比它们的主要参数、功能,并参考专家的评价。

快速对比表——SeeStar S50 与主流智能望远镜(2025):

ZWO SeeStar S50 智能望远镜在野外(50 毫米口径,地平经纬仪安装)space.com space.com.

望远镜 & 品牌口径传感器 / 分辨率光学 & 焦距电池续航重量上市价格显著特点
ZWO SeeStar S5050 毫米折射镜(f/5)Sony IMX462(2.1 MP,1080p)agenaastro.com agenaastro.com
像素 2.9 µm;64 GB 存储
250 毫米焦距(消色差三联镜)agenaastro.com
~0.6° × 0.4° 视场(1° 拼接模式)
约6小时 zwoastro.com(6000 mAh 内置电池)2.5 千克(含三脚架)agenaastro.com$499 美元 astrobackyard.com(2023)实时堆叠 EAA 图像;内置滤镜(双波段、UV/IR、暗场)zwoastro.com;自动对焦 & 除雾加热器;包含太阳滤镜agenaastro.com;通过应用程序进行 Wi-Fi/Bluetooth 控制;拼接模式及多目标调度(通过更新)agenaastro.com techradar.com.
Vaonis Vespera II (2024)50 mm 折射镜(f/5)Sony IMX585(8.3 MP,3840×2160)space.com
像素 2.9 µm;64 GB 存储(Pro版:128 GB)
250 mm 焦距(ED 四重镜)space.com
约2.5° × 1.4° 视场space.com space.com
约4小时(内置电池)reddit.com reddit.com
(Pro: ~6–8 小时)
5.8 千克(含三脚架)space.com€1490(约$1600)起vaonis.com;Pro:€24994K传感器带来更高的图像细节;极其时尚的设计和用户友好的Singularity应用 reddit.com无内置滤镜(星云滤镜为可选配件);多夜堆叠和基于云的图像增强;Vespera Pro型号增加了更大电池和存储,据称“面向未来”的更长支持。
Unistellar eQuinox 2114 毫米反射式(f/4)6.2 MP CMOS(3096×2080)shop.unistellar.com shop.unistellar.com
像素 ~3.75 µm;64 GB存储
450 毫米焦距(牛顿反射镜)shop.unistellar.com
~0.75° × 0.57° 视场 shop.unistellar.com
~10–11 小时(内置)shop.unistellar.com shop.unistellar.com7 公斤(机身)+ 2 公斤三脚架 shop.unistellar.com$2799 美元 shop.unistellar.com shop.unistellar.com(2023)大口径(114 毫米)可捕捉更暗的天体 shop.unistellar.com;通过实时堆叠和专有算法优秀的光污染处理;无目镜(仅限App观看);强大的公民科学项目(通过Unistellar网络进行小行星掩星、系外行星凌日等)skyatnightmagazine.com skyatnightmagazine.com;更重但更“专业”的仪器(但无需校准skyatnightmagazine.com)。
Unistellar Odyssey (2024)85 毫米反射式(f/3.9)Sony IMX415(约8 MP,3840×2160)skyatnightmagazine.com skyatnightmagazine.com
像素 1.45 µm;64 GB 存储
320 毫米焦距(反射式)skyatnightmagazine.com skyatnightmagazine.com
~0.75° × 0.56° 视场(类似于 eQuinox 2)
~5 小时(内置)unistellar.com unistellar.com4 公斤(机身)+ 2.5 公斤三脚架unistellar.com unistellar.com$2499 美元(预计)
($3999 Pro 带目镜)
下一代 Unistellar “Discovery” 系列:更紧凑便携skyatnightmagazine.com;操作更简单(无需对焦或校准)skyatnightmagazine.com;口径略小、曝光时间比 eQuinox 2 短,但传感器分辨率更高(像素更小)——非常适合观测星云、星团的广域视野,也能获得不错的行星观测效果unistellar.com unistellar.comOdyssey Pro 配备电子尼康 OLED 目镜,带来实时视觉体验skyatnightmagazine.com
Dwarf II / Dwarf 3 (DwarfLab)35 毫米折射镜(f/4.3)
(Dwarf II:24 毫米)
双摄像头:
长焦 – 索尼 IMX678(约 800 万像素,3840×2160)dwarflab.com dwarflab.com
广角 – 200 万像素(1080p),用于对准/全景dwarflab.com。128GB eMMC 存储(D3)。
长焦:150 毫米焦距dwarflab.com(0.5°–1° 视场);
广角:6.7 毫米焦距(超广视场)dwarflab.com
全景模式可以拼接高达1亿像素的超大图像。
~6–8小时(10000mAh内置电池)dwarflab.com + 支持外接USB(D3)
(Dwarf II 需更换电池)
1.3公斤(仅机身)dwarflab.com
(迷你,双筒望远镜大小)
$449–549美元
(Dwarf II 约$400,Dwarf 3 $549)
超便携双镜头设计:一支镜头用于天文变焦,一支用于广角和目标定位dwarflab.com;AI驱动的目标追踪,甚至支持白天摄影(如全景、野生动物)dwarflab.comdwarflab.com;新款Dwarf 3新增拼接天文摄影和通过“EQ模式”破解实现最长60秒曝光dwarflab.com;光学倍率低于S50,但功能极其多样(甚至支持延时摄影和视频模式)dwarflab.comdwarflab.com。最适合重视便携性和多功能性而非极致画质的科技爱好者。

表格来源:制造商参数与评测agenaastro.comshop.unistellar.comdwarflab.com

如上所示,ZWO SeeStar S50位于智能望远镜产品线的经济实惠端,与Dwarf系列及ZWO自家的新款S30(下文讨论)并列。它在价格上大幅低于Vaonis和Unistellar的产品,但牺牲了图像分辨率和口径。接下来,我们将更详细地了解每个主要竞争对手:

Vaonis Vespera II(及Vespera Pro)

Vaonis Vespera II 智能望远镜(50mm口径)——一款时尚的4K级竞争对手space.com space.com.

法国初创公司Vaonis凭借最初的Vespera(2022年发布)引起了轰动,而在2024年,他们发布了Vespera II,这是第二代大幅升级的型号space.com space.com。与SeeStar一样,Vespera II采用50mm折射镜(f/5,可能是四片式镜头)和地平式赤道仪,但它配备了分辨率更高的相机:一颗8.3MP索尼IMX585传感器(3840×2160,与部分4K安防摄像头同款芯片)space.com。这使Vespera的成像细节比原先的1080p传感器提升了4倍(与S50类似)。在测试中,Space.com指出原版Vespera的2MP图像显得柔和,因此新的8MP传感器“生成了细节更精细的图像(每像素2.39角秒)”,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改进space.com space.com。Vespera II还将内部存储容量翻倍(至64GB),并引入了用户可更换电池系统——其电池模块每次充电可提供约4小时续航,你可以更换备用电池以延长观测时间reddit.com reddit.com。(Vespera Pro型号同期发布,配备更大容量电池、128GB存储及其他调整,价格高出约1000美元reddit.com reddit.com。)

就形式和功能而言,Vespera II 依然忠于 Vaonis 的理念:流线型、超现代设计,无任何可见电缆或配件,一切通过他们的Singularity app控制。该应用因其界面精美、操作简便而常被称赞——它提供了约 200 个深空天体的目录(精选列表),并可实时自动堆叠图像。Vespera 还支持“多夜”累积:你可以暂停观测,在下一个晴朗夜晚继续,以便对目标进行更深的集成,这一功能旨在随着时间推移获取极暗天体的更多细节space.com space.com。另一个独特优势是 Vaonis 的图像增强软件:长时间曝光后,应用可进行处理(有报道提到基于 AI 的细节增强),以从数据中提取结构。因此,Vespera 的最终成像往往直接出机就对比度高且干净。一个缺点是:没有内置的光污染滤镜——Vaonis 单独出售一款可安装在镜头上的 CLS 滤镜,用于拍摄星云。所以,与盒内自带双波段滤镜的 S50 不同,Vespera 用户可能需要额外投资以获得最佳城市成像效果cloudynights.com cloudynights.com

用户体验与对比:Vespera II 定位为高端产品(基础价格约为$1.5–1.7k)。用户普遍称赞其做工质量(“非常扎实”的装配和表面处理)以及无忧的操作体验reddit.com。其设置方式与 S50 类似——只需开机,它会通过板求解自动校准,然后你在应用程序上选择目标。Vespera 的紧凑云台转动速度可能不如 S50 快,但在一两分钟内就能对准目标并开始曝光。一位同时拥有 S50 和 Vespera II 的独立测试者指出了一些区别:S50 更小更轻,并且标配三脚架和滤镜,在性价比上有明显优势cloudynights.comcloudynights.com。另一方面,Vespera 则能开箱即用地输出更稳定的成像效果——其机载处理和更高分辨率无需用户干预即可生成更漂亮的 JPEG 图片cloudynights.comcloudynights.com。他还发现 Vespera 的全金属机身更坚固,而 S50 主要为塑料机身,耐用性略逊一筹cloudynights.com。他提到 S50 的一个明显劣势是视场较小——S50 的 250mm 焦距配合小尺寸传感器,视场相比 Vespera 的大尺寸传感器(覆盖约4倍面积)显得“非常小”cloudynights.com。(这还是 S50 没有拼接模式之前;现在 S50 支持自动拼接,部分弥补了拍照时的视场差距agenaastro.com。)

整体而言,Vespera II常被认为是智能天文望远镜中的“苹果”——时尚、易用,但价格不菲。它非常适合那些希望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惊艳图像、且不太关心原始数据或动手折腾的人。它的优势在于同级别中极高的图像质量、非常精致的用户界面,以及不断增长的功能集(Vaonis 持续更新 Singularity——例如,他们在发布后增加了自动暗场校准功能以提升图像质量reddit.com)。它的劣势主要在于价格高昂,以及系统相对封闭(直到最近才有官方的原始 FITS 导出,用户可调设置较少)。如果预算不是问题,Vespera II 在图像细节上明显优于 S50,软件打磨也更胜一筹。然而,加上配件后价格达到 S50 的三倍,许多初学者认为 S50“已经足够”用于入门reddit.comreddit.com

展望未来:Vaonis 已经暗示其下一代旗舰产品(长期预热的Hyperia,一款 105 mm 天文摄影镜)仍在开发中,但目前 Vespera II(以及高端的 Stellina)是他们的主打产品。Vespera Pro 的推出表明 Vaonis 正在尝试延长该平台的生命周期——Pro 版的升级(更大电池,可能有不同的冷却系统或传感器调校)旨在防止其很快“过时”reddit.comreddit.com。对于消费者来说,Vespera II 与 Pro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预算和对额外耐用性的需求;普遍共识是两者在光学性能上完全一致,Pro 只是为重度使用者提供了更多便利。

Unistellar eQuinox 2(Expert Range)和 Odyssey(Discovery Range)

Unistellar,这家推出最初广受欢迎的 eVscope 的公司,到 2025 年拥有两条截然不同的智能望远镜产品线:

  • 高端的Expert Range(eVscope 2 和 eQuinox 2),以及
  • 更新的中端Discovery Range(Odyssey 和 Odyssey Pro)。

eQuinox 2 是 Unistellar 于 2023 年推出的 eQuinox 的后续产品(eQuinox 本身就是没有目镜的 eVscope 版本)。eQuinox 2 配备了一个114 毫米直径的主镜(牛顿反射式),焦距为 450 毫米(f/4)shop.unistellar.com。这个大口径是其主要优势——它收集的光线约为 50 毫米折射镜的 5 倍,因此能够观测到更暗淡的星系和星云,或者在相同时间内获得更多细节。Unistellar 为其配备了一个620 万像素传感器(官方宣传分辨率为 620 万“像素”shop.unistellar.com——具体传感器型号未说明,但很可能约为 3096×2080 像素,或许为 1/1.2″ 规格)。这带来了约 34′ × 46′(0.75° × 0.57°)的视场shop.unistellar.com——有趣的是,与 S50 的视场并无太大差别,因为更长的焦距被更大的传感器所抵消。eQuinox 2 内置大容量电池,续航可达约 11 小时观测shop.unistellar.com(实际用户反馈为 8–10 小时)。整机含三脚架重约 9 千克,因此不像小巧的 S50 或 Vespera 那样便携——更类似于一台小型电脑化多布森望远镜。上市价格在美国约为 $2499–$2799shop.unistellar.com,体现了其高端仪器的定位。

你以这个价格得到的是一个经过验证的系统,许多人认为它是智能天文望远镜中的黄金标准。Unistellar 的应用程序和软件流程强调他们所谓的“增强视觉”——基本上是针对穿透光污染而优化的实时堆叠。eQuinox 2 能在城市夜空下显示大约 18 等星等的星系,unistellar.com unistellar.com,这在视觉观测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它还与 Unistellar 的合作伙伴(SETI、NASA)集成,进行公民科学:观测系外行星凌日、小行星掩星等,并通过应用程序上传数据skyatnightmagazine.com skyatnightmagazine.com。这些功能吸引了那些想要的不仅仅是漂亮图片的严肃爱好者和教育工作者。缺点是,eQuinox 2(和所有 Unistellar 产品一样)是完全封闭的——无法访问原始数据(图像是专有的处理输出),手动控制选项也很少。你还必须使用 Unistellar 应用程序;不像 ZWO,没有官方的 PC 控制或开放 API。不过,开箱即用的效果通常非常出色。一篇High Point Scientific的评测指出,eQuinox 2 相比第一代的改进包括“图像分辨率提升至 6.2 MP,视场也扩大到 34 × 47 角分”highpointscientific.com explorescientific.com,这让图像更清晰,也能更好地拍摄像猎户座星云这样的大目标。

Odyssey 和 Odyssey Pro(2024)代表了 Unistellar 提供更实惠、更轻便替代方案的努力。Odyssey 使用了更小的85 mm 镜面(f/3.9,320 mm 焦距)skyatnightmagazine.comskyatnightmagazine.com,使得整机更加紧凑——镜筒仅重约 4 kg,并且明显比 eQuinox 短。这带来了一定的性能损失:极限星等降至约 17(而 eVscope 2 为约 18.7)unistellar.comunistellar.com,并且由于口径原因,分辨率也略低unistellar.comunistellar.com。不过,Odyssey 引入了一款新传感器(Sony IMX415,约 8 MP),像素极小,仅 1.45 µmskyatnightmagazine.comskyatnightmagazine.com。这是一个有趣的权衡:小像素意味着它可以对天空进行精细采样(0.93″/像素,几乎对 85 mm 口径来说是过采样)unistellar.comunistellar.com,有助于拍摄行星和月球的细节,但也意味着每个像素收集的光线更少。为此,Odyssey 的堆叠和降噪必须进行优化——而且早期评测(如BBC Sky at Night)发现 Odyssey Pro 在堆叠一两分钟后可以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清晰图像,至少在较亮天体上,几乎接近更大号的 eQuinox 2 的表现skyatnightmagazine.comskyatnightmagazine.com。Odyssey 的电池更小(标称 5 小时unistellar.comunistellar.com),价格也更低:Odyssey 售价 $1999,Odyssey Pro 售价 $3999(Pro 版增加了 尼康电子目镜——实际上是一块数字 OLED 微型显示屏,可模拟目镜视图,这一功能是从 eVscope 2 继承而来)skyatnightmagazine.com skyatnightmagazine.com。Pro 版配备目镜,带来了更具共享感的观测氛围——你可以通过目镜看到堆栈图像的逐步生成,这在一些公众活动中很受欢迎skyatnightmagazine.com skyatnightmagazine.com。基础款 Odyssey(无目镜)在功能上类似于更小的 eQuinox:仅支持通过应用程序观看。

用户视角: Unistellar 望远镜经常被描述为“傻瓜式”,确实它们无需对焦(出厂已对焦且固定)、无需校准(密封光学系统保持对准),用户只需选择观测目标,几乎不需要其他操作skyatnightmagazine.com。这种简便性非常适合那些想要零调试就获得结果的人。另一方面,如果你喜欢折腾,这类产品可能会让你觉得受限。例如,CloudyNights 上一位天文爱好者在比较 Odyssey 和 S50 时提到,Unistellar 的传感器或光学系统无法后期升级,所以当技术进步时,你只能购买全新的望远镜reddit.comreddit.com——这是一个封闭系统,设计上就是为了最终被替换(从 eVscope -> eVscope 2 -> Odyssey 的产品迭代可以看出)。而 S50 或 Dwarf 由于价格更低,可以更频繁地升级,或者直接接受它们的局限性。价格方面,Odyssey(如果约$2,000)仍然是 S50 的 4 倍,所以针对的客户群体也不同。

对于在SeeStar S50 和 Unistellar之间选择的人来说:如果你看重口径和“暗弱天体”,114 mm 的 eQuinox 2 能看到 50 mm 无法显示的内容(比如小星系或星云细节)。在光污染环境下,Unistellar 的图像处理可能能更快给出更干净的结果(他们的算法经过多年优化)。但如果你的预算低于 $600,Unistellar 本来也买不起,而 S50 则能提供——正如一位用户所说——“还不错的结果……我觉得直接出图的话,Vespera 的图像比 S50 好看,但如果你自己处理图片,你会更满意 [S50]”cloudynights.comcloudynights.com——这句话对 Unistellar 也适用。S50 的原始 FITS 文件可以手动提升画质,而 Unistellar 只有 JPEG(虽然也很不错)。此外,S50 内置窄带滤镜,在城市天空下无需额外购买就能拍出星云发射结构cloudynights.comcloudynights.com

总之,eQuinox 2 适合那些追求最大光通量并愿意为此支付高价的严肃观测者——可以说,在智能望远镜中,它在深空表现方面几乎是最好的,直到你选择类似 Vaonis Stellina(80 mm 折射镜,$4000)这样的产品。Odyssey 则旨在通过更轻便、价格略低的机型来扩大吸引力。两者都受益于 Unistellar 成熟的软件和社区功能。但对许多初学者来说,这些产品可能有些大材小用(且超出预算)。SeeStar S50 虽然在绝对性能上不如前者,但它确实“震撼了天文摄影界”,因为它证明你只需 $500 就能获得有意义的天文照片 techradar.com techradar.com——而在不久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愿意为 Unistellar 的产品花费约 $3,000。

Dwarf II 和 Dwarf 3(DwarfLab 的口袋天文台)

在与价值 $3,000 的大型望远镜完全相反的另一端,我们有Dwarf系列——超便携的智能望远镜,更像是一款小工具或机器人相机。Dwarf II(2022 年通过 Kickstarter 推出)和更新的Dwarf 3(2024 年底开始发货)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它们在一个不比双筒望远镜大多少的小型电动单元中集成了两台相机——一台广角,一台长焦。其理念是,广角相机负责寻找和构图目标(甚至可以拍摄全景或全天空照片),而长焦相机则用于拍摄放大的图像。

特别是Dwarf 3在2025年引发了热议。它配备了35 mm f/4.3 长焦镜头(150 mm 焦距)和一枚3.4 mm f/2广角镜头dwarflab.com。其主传感器为Sony IMX678(Starvis 2),约800万像素,支持4K视频输出dwarflab.comdwarflab.com。它实际上可以录制视频和延时摄影,这与大多数以拍照为主的智能望远镜不同。广角相机仅用于预览和全景拼接,采用较小的1080p传感器dwarflab.com。重要的是,Dwarf 3增加了如内置10000 mAh电池(约为S50容量的2倍)dwarflab.com128 GB内置存储dwarflab.com,以及改进的板载AI(5 TOPS神经处理器,可用于目标追踪等)dwarflab.com等功能。它运行自家的DwarfLab应用,可控制两枚相机、全景模式(可自动生成千兆像素马赛克图像),甚至还有AI自动追踪鸟类或飞机等趣味模式。在天文模式下,Dwarf可以像其他产品一样进行实时堆栈。一个很酷的新增功能:赤道仪模式支持——Dwarf 3实际上支持使用赤道楔或算法去旋转,使长焦天文模式下曝光时间可达60秒(而Dwarf II仅为15秒,且仅支持地平式)dwarflab.com。这与一些社区成员在S50上尝试的做法相同,但DwarfLab将其做成了内置功能,适合想要突破极限的用户。

售价约549美元,Dwarf 3在价格上直接与SeeStar S50竞争。各自有一些优势:

  • SeeStar S50:更大口径(50 mm vs 35 mm)——约2倍的集光面积,并且APO镜头对星点色差校正可能更好。还配有星云专用的双波段滤镜,以及经过验证的天文摄影应用。每次曝光时,深空灵敏度可能更高。
  • Dwarf 3: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8MP 对比 2MP),可获得更精细的细节(尽管其小光圈最终限制了图像的锐度——像素有点过剩)。它极其紧凑(1.3公斤,甚至可以放进大衣口袋),并且用途多样:可以作为4K自然摄影机、进行地球全景摄影等。dwarflab.com dwarflab.com。它还在包装内附带了磁性太阳滤镜,适用于两枚镜头dwarflab.com,让它像S50一样可以直接观测太阳。双镜头设计意味着你可以用广角镜头侦查大范围区域,然后用长焦镜头精确转向目标——这是寻找天体的一种巧妙方式。

社区对Dwarf II(上一代产品)的反馈褒贬不一:人们喜欢它的理念和便携性,但指出其24mm小镜头在观测极暗天体时表现吃力,且早期软件不够成熟。Dwarf 3似乎通过更大的镜头和更好的传感器解决了部分问题。早期测试者已发布了明亮星云和月球的样片——还不错,但在清晰度或色彩深度方面仍不及S50或Vespera。物理规律不可违:35mm口径就是无法捕捉到那么多信号。不过,Dwarf的使命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甚至比S50更甚dwarflab.com。它是那种你可以随手丢进背包去徒步,或架在阳台栏杆上的设备。对某些人来说,这种便利性胜过对极致画质的追求。

有趣的是,AstroBackyard(Trevor Jones)也评测了Dwarf 3,称其为“微型双镜头强力机”,让天文摄影变得更简单,但他也指出它无法取代更大口径的望远镜用于严肃的深空拍摄astrobackyard.com。它可能是孩子或想用一台设备同时体验夜空和白天摄影的科技爱好者的理想入门选择。

总结:Dwarf 3(及其前代Dwarf II)代表了智能望远镜领域的一种创新思路,优先考虑便携性和多功能用途。如果某人的主要兴趣是休闲观星、旅行和“即指即拍”的简便体验,Dwarf会是一个有趣的选择。在Dwarf 3和SeeStar S50之间,S50在纯天文性能上占优(更大的APO光学系统,更适合观测暗星云),而Dwarf 3则在紧凑性和传感器分辨率上胜出。值得注意的是,两者价格相近,显示出该领域发展之快——如今只需约500美元就能买到相当强大的智能望远镜,而几年前唯一的选择还要2000美元以上。

其他值得注意的产品:Celestron Origin & ZWO SeeStar S30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要产品外,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的新进展:

Celestron Origin —— 2024年初,天文望远镜巨头Celestron在CES上发布了Origin智能家用天文台space.com。这是一款不同类型的产品:配备6英寸(150毫米)RASA天文摄影镜(Rowe-Ackermann f/2.2光学系统),搭载重型GoTo云台amazon.comoctelescope.com。本质上,这是Celestron进军一体化领域的产品,但目标用户为高级玩家和机构。Origin配备640万像素相机和超快光学系统,可实现极短曝光时间agenaastro.com。组装后重量约为42磅,售价约3999美元telescopes.net,因此并不适合普通消费者便携使用。可以把它看作是你可能会放在后院工具房里的机器人天文台。Celestron将其宣传为“让传统望远镜变得简单”,同时仍提供专业级性能celestron.com。早期评测指出,得益于f/2.2镜头,Origin能在几秒钟内拍出令人惊叹的图像,Celestron也不断增加新功能,比如赤道模式更新(截至2025年中,已支持某种赤道跟踪以实现更长曝光)milehighastro.com。不过,售价4千美元,它更多地与高端设备竞争(甚至可以和自组RASA系统相比)。就面向大众的对比而言,Origin的出现令人兴奋,说明传统厂商也看好智能望远镜的未来——但它面向的用户群与S50不同。除非你是预算充足、拥有固定观测点的发烧友,否则Origin可能有些大材小用。

ZWO SeeStar S30 – 我们不得不提一下 S50 的“小兄弟”——SeeStar S30,这是 ZWO 于 2024 年底推出的新品。S30 是该系列的30 mm 口径版本,体积更小巧,重量仅为 1.65 kg zwoastro.com。它拥有 150 mm 焦距(f/5),值得注意的是,它同样配备了双摄像头——主摄为 2 MP 的索尼 IMX662 传感器(规格与 S50 的 IMX462 类似,但为新一代),另有一枚广角摄像头用于校准 highpointscientific.com reddit.com。本质上,ZWO 借鉴了双摄像头的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广角摄像头很可能有助于初始寻星校准,并能更方便地进行拼接规划)。S30 没有滤镜轮(仅配有固定的 UV/IR 截止滤镜,以及一个简单的滑动防尘盖兼作暗场快门),电池容量略小(5000 mAh)。但它的价格极具吸引力:$399 美元 zwoastro.com。Trevor Jones 评测时指出,它是“一款更小巧、更实惠的产品”,同样易于上手,但当然在集光能力和分辨率上略逊一筹 astrobackyard.com。S30 非常适合预算有限或注重便携性的用户(体积约等于一大瓶水)。其成像质量略低于 S50——边缘星点不如 S50 锐利(30 mm APO 有一定局限),细节也更少——但对于这个体积来说,依然能以令人惊喜的效果拍摄到主要的天体。例如,在暗夜环境下,S30 能捕捉到礁湖星云和三裂星云,或仙女座星系的核心,尽管清晰度不及大口径望远镜。2025 年能用 $350–$399 的设备入门 EAA 天文观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reddit.com

即将推出的型号与趋势: 智能望远镜市场显然正在升温。到 2025 年底及以后,我们预计:

  • Vaonis 可能会继续迭代(也许会有Stellina II,配备 4K 传感器,或为 Vespera 系列扩展新配件)。
  • Unistellar 很可能会根据 Odyssey 的经验整合产品线——也许会有更轻便的eQuinox 3,或最终推出更大口径的 Odyssey。
  • 其他品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小型新玩家,如Hiuni(一款众筹智能望远镜,曾经历延期),也有传闻称Meade/Sky-Watcher等品牌可能会考虑为其产品线增加智能相机模块。随着技术和消费者兴趣的增长,更多传统望远镜公司可能会与成像企业合作,推出混合型解决方案。
  • DIY 和开源:也有一小部分人将 DSLR 相机和跟踪支架改造成自己的“智能望远镜”。但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像 S50 这样的一体化产品要简单得多。

简而言之,SeeStar S50 掀起了新一波平价智能望远镜浪潮,促使初创公司和老牌厂商都提升了自己的产品。这种竞争只会让消费者受益,因为功能会增加,价格(希望)会随着时间下降。

专家观点与用户反馈

ZWO SeeStar S50 的总体评价非常积极,尤其是考虑到其价格。以下是一些来自专家和用户的精彩点评

  • “Seestar S50 非常适合探索、科普和与亲朋好友一起享受天文乐趣……它并不适合严肃的深空项目或大幅面打印。”AstroBackyard 评测 astrobackyard.com astrobackyard.com,强调它填补了一个有趣、教育性的细分市场,而不是取代高端设备。
  • “对任何阶段的天文爱好者来说都是极佳的选择……设计优秀,做工扎实,易于使用。[它]依赖直观的应用程序,让拍摄夜空变得简单,尽管分辨率相对较低……[它]的表现远超其价格。”Space.com Jamie Carter 评测 space.com,强调了 S50 的性价比和设计,唯一的不足是 2MP 的限制。
  • “你会惊讶于这台设备拍摄到的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深空照片……它拍的照片真的很棒。如果你认为智能望远镜只是‘昂贵的玩具’,Seestar 会让你大吃一惊。”Trevor Jones (AstroBackyard) astrobackyard.com,承认有些人对智能望远镜持怀疑态度,但肯定 S50 能拍出真正的天文照片。
  • “S50的主要优点……内置滤镜,附带三脚架……你也可以用它拍风景/观鸟……主要缺点:机械结构不够坚固(大多为塑料),视场很小(……缺少拼接模式)。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难获得理想的结果——似乎不同机器之间有差异。我的那台还不错;我手动拼接,效果也还可以。我认为如果你自己处理图像,会更满意。直接出图的话,Vespera的照片看起来更好。”Cloudy Nights 论坛用户“MikeCMP” cloudynights.com cloudynights.com,他同时拥有SeeStar S50和Vaonis Vespera,给出了一个平衡的真实对比。
  • “我用了一年……Seestar S50改变了我的(天文)生活……设置非常简单,10分钟内就开始拍照了……它帮你完成所有难的部分……你真的可以看着目标在你面前显现……就像魔法一样。”TechRadar编辑Marc McLaren的第一人称测评 techradar.com techradar.com,描述了S50如何在他用传统设备受挫后重新点燃了他对天文摄影的热情。
  • “出色的光学性能、良好的便携性和入门级的价格让这台望远镜成为赢家。”《天文杂志》(Phil Harrington)astronomy.com,在题为“为什么Seestar S50是绝佳的首台成像望远镜”的测评中,总结了它对新手的吸引力。

很明显,虽然SeeStar S50无法取代高端天文摄影设备,无法满足严肃的天文摄影爱好者,但它已经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宇宙。用户满意度似乎很高,尤其是初学者,他们为能够亲自拍摄猎户座星云或土星光环等天体而感到兴奋,无需拥有天文学博士学位。一些有经验的业余天文学家也喜欢将其作为便携或科普工具。部分批评意见(除了前面提到的分辨率和塑料材质问题)包括:内置风扇在安静的夜晚可能有点吵(算是小问题),以及应用程序目前缺乏全面的天图用于手动指向(你需要从列表中选择目标或搜索,而不是完整的天文馆视图——有一位Vaonis用户也提到Singularity有类似问题)reddit.com reddit.com。不过,ZWO经常更新,未来可能会增加更具互动性的天图视图。

结论

ZWO SeeStar S50已经成为消费级天文设备的变革者——将一台功能强大的智能望远镜的价格降到了许多爱好者(以及家庭、学校等)都能负担的水平。截至2025年,它是从零基础到拍摄夜空最简单的方式之一。凭借其一体化设计和智能软件,S50完美诠释了“智能望远镜”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安装麻烦,最大化夜空观测的乐趣。

将SeeStar S50与同类产品对比时,老话“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依然适用——更昂贵的机型如Vaonis Vespera II和Unistellar eQuinox 2凭借更大的光学系统和传感器(以及相应更高的价格),能提供更高分辨率和更深的曝光。但S50已经能呈现足够多的宇宙景象,足以满足大多数初学者:你可以看到漩涡星系的旋臂、猎户座星云的红蓝色调,以及仙女座星系的星团核心——这些都可以在你家后院、甚至城市灯光下实现space.com space.com。对于一台50 mm的仪器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正如一位评论者打趣道,S50拍出的照片与他用更昂贵的传统设备拍摄的效果相差无几,而所需的努力却大大减少techradar.com techradar.com

智能望远镜类别正在迅速发展,SeeStar S50 已经凭借其实惠的全能表现占据了一席之地。它正面临着一些新的竞争对手(Dwarf 3、SeeStar S30)的追赶,并将持续受到高端创新产品(Odyssey、Origin 等)的挑战。对于任何对天文学感兴趣的大众来说,2025 年将提供前所未有的多样选择——从可以随身携带、售价 350 美元的小型望远镜,到 4000 美元的“盒中天文台”。SeeStar S50 对许多人来说正好处于最佳位置:它是通往宇宙导览的经济实惠门票

最终,选择哪款智能望远镜取决于你的优先考虑:

  • 如果你看重分辨率且预算充足,Vespera II 或 Unistellar 的产品可能会吸引你。
  • 如果你追求极致便携或希望兼顾地面摄影,Dwarf 可能会很诱人。
  • 但如果你在寻找价格、性能和易用性的最佳平衡点,ZWO SeeStar S50 在同类产品中几乎无可匹敌。它确实降低了天文摄影和观星的入门门槛。正如一位来自比利时的早期用户在首次使用后简洁地说:“这是一台神奇的设备……你无法理解为什么它能这么便宜!!!!” zwoastro.com

来源: ZWO及其竞争对手的官方规格 agenaastro.com shop.unistellar.com;Space.com、AstroBackyard、TechRadar、Astronomy Magazine的专家评测 space.com astrobackyard.com techradar.com;Cloudy Nights和Reddit上的用户讨论 cloudynights.com reddit.com;以及Vaonis、Unistellar和DwarfLab的制造商产品页面 space.com skyatnightmagazine.com dwarflab.com。所有信息截至2025年均为最新。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